近日,由重慶設計集團所屬子企業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市建科院”)承擔的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大溪溝段項目內紗帽石董公死難處石刻(以下簡稱“紗帽石”)穩定性評估工作順利完成。
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大溪溝段項目位于嘉陵江南岸(渝中區),項目范圍主要為洪崖洞—黃花園大橋、黃花園大橋—曾家巖大橋、曾家巖大橋—渝澳大橋三段。紗帽石位于渝中區嘉濱路街靠嘉陵江江邊,為嘉陵江大橋下東側巨型巖石。該石因形似古代官帽烏紗而得名,被大眾稱之為“紗帽石”,石高13米,寬約11米,厚約9米,威風凜凜,矗立江邊,石上鐫刻“董公死難處”五字,字徑0.6米。2002年,紗帽石董公死難處石刻被渝中區政府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規劃設計,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大溪溝段項目擬建步道有約65m位于紗帽石文物保護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內,約32m位于紗帽石文物保護范圍線內,且樁基施工位置臨近紗帽石。根據渝中區文化和旅游委員會以及委托方的要求,市建科院受托對紗帽石穩定性進行評估。
在對紗帽石穩定性進行評估過程中,市建科院技術團隊與重慶交通大學相關專家經過多次溝通,確定了定性分析+數值模擬的評估方案。評估中定性分析了紗帽石的當前所處環境、形態特征、結構特征、破壞模式等,作出紗帽石穩定性定性分析初步評價。另外,評估采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對紗帽石進行3D掃描,復原出紗帽石的三維模型,再將其導入有限元計算軟件中,建立含有紗帽石的邊坡模型,對其在多種荷載工況下的穩定性進行了有限元計算,最終提出了合理的評估和建議。
文物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兩江四岸”工程是打造“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城市品牌典范和重慶城市名片的重要工程。市建科院本次紗帽石穩定性評估工作的順利完成,對紗帽石文物保護以及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嘉濱路大溪溝段項目工程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紗帽石外觀圖

紗帽石模型
紗帽石-邊坡計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