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地震局公布全國入選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典型案例名單,重慶市設計集團所屬子企業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擔加固設計的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優秀歷史建筑物(善果巷35號)為重慶市唯一入選案例。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快實施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的通知》(國震辦函〔2020〕22號)等文件精神,為總結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實施以來的好經驗好做法,發揮典型案例示范作用,鼓勵各地學習借鑒,進一步提升加固工程工作水平,中國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組織開展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典型案例評選工作。
此次入選的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優秀歷史建筑物(善果巷35號)原建筑形式為天井回廊式建筑布局、坡屋面、磚混結構,改造前建筑功能為民居。市建科院設計團隊依據實際情況,結合建設需求,擬定出加固改造方案:保留原建筑外墻并增加一層地下室,內部掏空,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承重,實現功能重賦。
該方案構思與設計意圖如何實現成為一大挑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市建科院創新施工措施,運用外部鋼架與內部鋼組合的支撐體系對保留外墻進行臨時支撐,整個過程如同設置內支撐的基坑工程,從上到下逆作法開挖,實現支撐的同步。地下室主體從下到上修建,保證外墻在內部拆除及結構新建過程中屹立不倒。在基礎至屋面結構施工過程中,每修建一層新建結構,框架梁、柱均與外墻可靠連接,即可拆除一層鋼結構圈梁及支撐,直至新建結構封頂,最終實現新舊結合,在極大保留該建筑的歷史價值基礎上,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達成功能置換。
以此次入選典型案例為動力,集團公司將依托在既有建筑和歷史文化建筑檢測、評估和改造領域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和技術優勢,緊抓國家推進城市修補的政策優勢和發展契機,以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術為支撐,針對既有建筑綜合改造以及基礎設施智能化開展運營管理,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