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慶設計集團所屬子企業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市建科院)承擔工程檢測、鑒定、加固設計及監理等多項服務的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大劇院室內修繕工程圓滿竣工。這座始建于1952年的重慶市優秀歷史建筑,由時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鄧小平同志親自提議修建并題名,與重慶人民大禮堂、大田灣體育場并稱“重慶三大標志性建筑”,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西南大區重要的文化象征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珍貴實物見證。作為重慶市不可移動文物,大劇院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和持續的文化活力,成為連接歷史記憶與現代功能的城市文化地標。
本次修繕工程旨在兼顧歷史風貌保護與現代功能提升,面臨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一是超齡復雜結構,大劇院主體結構為砌體、混凝土及鋼屋架混合體系,原始圖紙缺失嚴重,歷經70余年風雨及多次改造,現狀極為復雜。二是新增功能需求,為滿足現代舞臺演出要求,需在舞臺上方新增獨立鋼結構格柵層(跨度達28米),用于吊裝重型設備。這相當于在既有建筑核心部位植入大型鋼結構,荷載巨大,對原有結構構成嚴峻考驗。
面對“老、雜、改、缺、新、大”疊加難題,市建科院公司作為技術核心勇挑重擔。一是精準把脈,克服圖紙缺失困難,組織力量全面開展結構現狀檢測、安全性鑒定、抗震鑒定及耐久性鑒定,精準復原結構模型,為科學加固設計奠定基礎。二是精心設計,在不影響劇院外立面的前提下,為滿足功能提升和結構安全需求,精心設計可行方案,成功在功能提升與結構安全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嚴守歷史風貌保護紅線。
盡管施工階段挑戰重重,市建科院技術團隊全程駐場,提供施工技術指導和監理服務,發揚“釘釘子”精神,緊盯細節,攻堅克難,成功克服工期壓力,高質量完成了包括室內基礎加固、大跨度鋼梁精準吊裝等關鍵任務,保障了工程按時保質竣工。
該修繕工程的圓滿竣工,是市建科院專業技術人員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精神的生動體現。項目團隊憑借精湛技術和高效服務,不僅完美實現了歷史建筑保護傳承與現代功能活力提升的雙重目標,更成功攻克了超齡復雜混合結構、大跨度室內新增結構、嚴格風貌保護下的加固改造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為國內同類歷史建筑、文物建筑的修繕加固與活化利用積累了寶貴經驗,樹立了示范標桿。這座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城市文化地標,將以更安全、更現代的姿態,繼續服務山城人民的文化生活。